标签:朱新礼 资本 饮料 企业 总裁
每个企业家都有一套与资本对接的“平衡术”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2004年销售额:120亿元
合资史:1996年,宗庆后拿出盈利最好的5间工厂,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达能、百富勤51%股份。后百富勤倒闭,股份卖给达能,达能在合资公司里形成控股。此后,娃哈哈和达能又一起投资建了十几家厂。在娃哈哈数十家企业中,达能的投资约占30%左右。
合资原则:1、坚持合资不合品牌,而且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品牌必须有偿付费。2、坚持“娃哈哈”全权经营。达能至今没有派一个人进入管理层。3、坚持凡合资企业中无论在职或退休员工不丢弃一个人,全盘接收。
宗庆后的合资格言:“我坚持一条,你要是管我的经营,你就把钱拿走,我不缺你这个钱。”“在外来资本的肥沃土壤上,长中国品牌的大树。”
点评:产业投资者达能早期的介入帮助娃哈哈成就今日霸业,强势企业家当道阻止资本的进一步渗透。但在宗庆后之后,孰强孰弱,断难料定。
牛根生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销售额:72亿元
合资史:1、2002年6月,蒙牛与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三家外资机构签署了投资意向:外资投入2.16亿元,占32%的股份。
2、2003年10月,三家外资战略投资者斥资3523万美元,购买3.67亿股蒙牛上市公司可转债。
3、2004年3月23日,牛根生以各1美元的象征性代价,从三家外资投资者手中获得了上市公司“蒙牛乳业”4600万股股份。
4、2005年4月6日,蒙牛乳业(2319.HK)公告称,三家国外股东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向由公司管理层组成的金牛公司转让约598.8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如果将该债券转换成股份,则蒙牛管理层获得了6260万余股蒙牛乳业股票。
合资准则:国际投资界流行的“对赌合约”贯穿三大外资股东对蒙牛的每一次投资。如果蒙牛管理层没有完成承诺企业获得高增长的承诺,外资股东将获得对企业的完全控股权。另外,牛根生承诺至少5年内不得跳槽到别的竞争对手公司或者新开设同类乳业公司,除非外资系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到25%以下。
牛根生的合资格言:(针对蒙牛是不是为了合资付出高昂代价)“要说理,先算账。各方股东的资本增值均基于蒙牛业务的迅速增长。外资股东除为蒙牛带来有形的资本外,也带来了蒙牛能与国际长期投资者合作的桥梁与通行证等无形资产。”
点评:牛根生的“算账”之说是避重就轻了。三大外资股东作为财务投资者更看重投资的财务收益而不求长期控制企业,故对企业的短期业绩考核甚是严苛,而一旦未通过,蒙牛管理层将为引进此类资本付出极大代价。所幸牛根生率众“闯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