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您的位置: 世界经理人 > 68365365 > 品牌前沿 > 本土动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面对跨国公司收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该选择谁?
2008-09-09 17:46  来源:《商务周刊》  作者:冯禹丁
【ICXO.com编者按】跨国产业资本因其战略控制的野心,在改制中,频频失手于追求纯粹财务回报的金融资本

标签:跨国公司 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 国企改制 资产重组

    跨国产业资本因其战略控制的野心,在中国新一轮国企改制中,频频失手于追求纯粹财务回报的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抢风头

   
    2005年的11月24日,海滨之城厦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大会暨2005年第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这里举行。
   
    论坛由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排行第三的厦工集团总经理、厦工股份董事长王昆东做东,国内工程机械几大巨头汇聚一堂。客人当中,王昆东对行业老大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招待显得格外“亲密”。有知情者称,王昆东在王民到达厦门后,专门邀请并安排其参观厦工工业园。嘘寒问暖之后,两人信步于工业园长谈达4个小时。
   
    联系此前一个月发生的事,人们猜测“二王”密会谈及的内容,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老友之间的叙旧。
   
    10月25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里的龙头老大徐工集团与全球著名的私人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正式签署协议,凯雷投资3.75亿美元购得了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机械85%股份。此次得手徐工,凯雷击败了强劲的对手——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
   
    徐工争夺战结束后,业内普遍认为,一度似乎稳操胜券的卡特彼勒最终败给凯雷,深层的原因在于两者的“身份”差别:前者是产业资本,后者是金融资本。作为投资方,产业资本一般被称为战略投资者,即投资方与被投资企业同属一个行业;而金融资本被称作财务型投资者,是指不从事实业而专事投资的投行基金、并购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两类资本最大的区别在投资目的上,前者更多着眼于市场份额和战略控制,后者一般追求纯粹的财务回报。
   
    在徐工一案中,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前大股东的地方政府和徐工本身对跨国产业资本的忌惮,是凯雷胜出的最主要原因。
   
    据悉,徐工出售给凯雷的股份账面净资产约为1.5亿美元,此次交易估值充分考虑了其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而协议中明确规定凯雷不得将其股份卖给徐工的竞争对手,将来凯雷套现退出后,徐工集团仍然可以成为徐工科技的控股大股东。这样徐工既获得了一笔改制必需的资金,又不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政府和徐工集团都希望,改制不仅能保持徐工这个民族品牌,而且可以做大做强。而一旦跟卡特彼勒这样的产业资本合作,这样的希望就会落空。”该知情者称。徐工与凯雷签约后,有中央政府高层人士就国内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是选择跨国公司产业资本还是选择金融资本发表看法指出:“徐工成功引入国外金融资本,同时又没有失去经营控制力和民族品牌自主权,无疑为后来者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失手徐工前后,卡特彼勒已将目光投向了近年势头正健的厦工集团。据说王昆东在此次论坛前刚接待了卡特彼勒派往厦门的收购厦工谈判小组一行。业界猜想,“二王”密会的内容肯定与此相关,厦工需要知道徐工最终如何摆脱了这个收购者。在第二天召开的论坛上,王昆东做了题为“打造工程机械民族品牌,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主题发言。业内评论说,如果王昆东有选择权,那么厦工与卡特彼勒的合作已无可能。
   
    在争夺国内龙头企业股份的竞争中,这不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第一次落败。近一两年来,相对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在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强劲的赶超势头。
   
    此前的2004年,哈药集团一度为引入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的问题大伤脑筋。最终,哈药集团认为其他医药企业若依托哈药平台进行产业整合,有可能使哈药失去独立性,引入金融资本的意见占据了上风,香港中信资本和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两家金融资本成为这家著名制药厂的外资股东。
   
    除机械装备和制药行业,金融资本还大举进入零售、地产、金融、水泥等行业,而此前这些领域的外资引入一向以产业资本为主。2004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的控股权被深圳市政府售予新桥资本;2004年8月,凯雷和软银亚洲联手出资4500万美元注入天津顺驰置业;2004年底,家电零售企业上海永乐引入摩根士丹利5000万美元;2005年8月,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等金融投资者13.86亿元注资济南山水集团;2005年10月,凯雷又出资4亿美元购得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24.975%股权。 

品牌关键词:跨国公司   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   国企改制   资产重组

[1] [2] [3] 下一页 [品牌日报]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68365365”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68365365”,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并能够知道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本网积极配合处理,否则视为作者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相关阅读
 什么叫收购?
 民族情绪如何与民族品牌趋利行为保持一
 跨国企业并购民族品牌 商标权不可避免
 为什么说反垄断不是为了保护民族品牌
 民族品牌被收购 为什么总显得那么心甘
 朱新礼卖掉汇源与民族自信心溢价
栏目导航
更多精彩,请访问68365365(www.szhungwing.com)首页  
邮件订阅: